-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3月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中,全国人大代表,小鹏华体(中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在回答科技创新如何改变生活的问题时表示,一个全球的AI时代正在到来,有两个变化值得关注,第一个是AI会推动自动驾驶甚至无人驾驶加速到来。第二个是华体(中国)产业正在和机器人开始进行融合。他表示,将华体(中国)的操控跟AI的智能结合起来,重新开发基于飞行器的操控体系,能够更安全便捷地操控。
何小鹏表示,30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有幸参与并见证了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能源华体(中国)的变革和创业,而第四次变革还包括AI的发展。
在谈到自动驾驶时,何小鹏表示,在2024年小鹏率先量产并交付了端到端的自动驾驶,并且打通了AI驾驶从停车位到停车位的全部流程。2025年,正在探索加速落地L3级别的自动驾驶,并将于2026年探索在停车场的L4级别无人驾驶,包括无人泊车和无人取车,这会加速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大步向前。他提出了关于自动驾驶标准的相关建议,期待能够推动中国站在世界自动驾驶标准规范的前列。
在谈到具身智能机器人时,他表示,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在未来产业里提到了具身智能,小鹏过去做了五年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将人形机器人分为L1到L5五个级别,很像自动驾驶的五个级别。目前人形机器人主要是在L2初期,要想把人形机器人真正商业化,一定要能够实现L3能力,也就是手、脚、嘴、眼、大脑能够全项融合。基于小鹏在L3级别自动驾驶和世界模型的基础,期待在2026年能够量产面向华体官方网页版的L3级别人形机器人。
随着政策的推动和产业链的努力,中国的低空经济正在飞速前行。他表示,在2026年小鹏计划将分体式飞行华体(中国),即“陆地航母”首次量产,做到量产跟交付。此外,还将把华体(中国)的操控跟AI的智能结合起来,重新开发基于飞行器的操控体系,能够更安全便捷地操控。
“小鹏的愿景就是探索未来出行,在城市内实现无人驾驶,在城市间看到低空飞行华体(中国),在工厂和小区能有机器人,期待中国的高科技产品早一天走向全球,带给更多全球消费者。”何小鹏说。